1. 安全行為控制律(1)、多學多問。中小學生對于安全問題上的任何無知或不解,都要養(yǎng)成及時向師長請教的習慣。(2)、避免過失。其一是意識上的過失,“管它什么條條框框,我偏不聽”,闖紅燈,不走人行道線,據(jù)統(tǒng)計,孩子的過失往往與成年人的表率作用相關。其二是意志上的過失,主要表現(xiàn)是懶惰、松懈和僥幸,如自行車無鈴無閘仍然敢在大街上騎。(3)、防止疏忽。應使日常疏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。2、安全心理控制律良好心理環(huán)境素質是贏得安全、提高對事故承受能力的基礎。學生不可能有統(tǒng)一的心理控制模式,但有些心理問題是共同的,是可以控制的,要創(chuàng)造良好安全的校園環(huán)境,教會他們遇事不能光是害怕。3、安全自救律安全問題不僅僅在于事故災害,也源于學生自律能力差異。要培養(yǎng)并樹立學生的災害意識,學會自我控制,學會一些應急能力及知識。比如防范、逃避火災的應急知識等。4、安全防災應急律(1)、學會匪警(110)、火警(119)、急救中心(120)、查詢(114)等應急電話的呼叫辦法。(2)、要學會保持理智的頭腦,對危險的性質及后果作好判斷。(3)、變自主的“逃生本能”為急中生智的避難疏散。(4)、忍痛自救,在自己沒有能力的情況下,不要盲目地去救他人。